欢迎访问江苏省土壤学会官方网站!
土壤事实

《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物材料之一。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物材料之一。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物材料之一。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淮南子·说林训》:“土壤布在田,能者以为富。”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物材料之一。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

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与农业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土壤与农业
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更新时间:2015-01-19 浏览数:

近代中国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到底如何?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和判断。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除土壤速效钾下降和酸碱性有所退化外,农业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都增加了。在空间分布上,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长江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平均肥力提高,东北地区下降。另外,除华北地区的土壤酸碱性有改善外,长江下游和东北地区土壤都存在酸化倾向。

Smil认为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断退化。但是他主要是从森林退化、水土侵蚀以及荒漠化等宏观层次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的退化,并没有具体深入到微观的土壤肥力层次。

秦明周根据南宁市1984年土壤普查结果和1994年采样分析结果,也得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下降状态。但是其样本范围只来自南宁市,所以结论只适用于局部分析。王建革和陆建飞根据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华北平原土壤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华北北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和含氮量呈下降趋势,中部有升有降,而南部普遍上升;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他们并没有反映20世纪末期土壤肥力的最新变化趋势。还有一些土壤学家作了较为中性的和综合的判断。根据中国20世纪30年代有关文献记载的土壤肥力数据、50年代以及19821986年间全国开展的两次土壤普查资料.

Dert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国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此期间,总体而言中国农业土壤的平均质量可能并没有一直下降。Lindert分析所用的数据序列时间跨度大,样本范围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可以说其结论比较全面客观。但是该研究的不足在于各个时期样本点并非是一一对应的,而且样本个数差异较大。同时他的研究也同样没有反映中国农村改革以来近20年的土壤肥力演变。
王茹等人根据北京市大兴县1982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0年进行的土壤普查,尽量靠近原样点(共计267个样点)的延续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近20年间华北平原潮土
区除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都有所增加。王绪奎和刘
林旺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江苏省19901997年的历年土壤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江苏省土壤肥力得到普遍改善。

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样本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同时肥力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长江下游的样本地区平均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略有下降。华北的样本地区平均有机质含量略有改善,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幅较大,但速效钾含量损耗很多。东北的样本地区四个土肥力指标平均含量都下降了,其中,黑龙江省样本点的土壤肥力比吉林下降的幅度更大。另外,除华北的样本地区耕地土壤酸碱性有所改善外,长江下游和东北的样本地区存在酸化倾向。